她是学校“青年教学能手”、她的课堂妙趣横生,常人眼里枯燥难讲的数学课她也能教得生动有趣。从教12年,她主持制订7套培养方案、获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团队三等奖、荣获校级教学比赛奖项7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讲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数学教研室主任姚海燕老师。
数学也能变得“津津有味”
如何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津津有味”,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之美,是很多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
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只是一个个公式,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探索历程、数学公式背后的有趣故事、科技前沿知识……都会变成重要的讲课素材。
为了更好地在授课时将数学与专业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她构建了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案例库,按照同学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再创作,突出知识的应用价值,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姚老师讲课时会结合日常生活举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我们理解的更加透彻,在她的课堂上,氛围比较轻松,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会很详细地讲解,非常认真负责,” 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黄佳丽同学表示。
在翻转课堂上,同学们会因为对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产生兴趣,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课后,还经常有同学围着她交流课堂上的新知识,请教不懂的问题,探讨更好的学习方法。
她的课程,常讲常新
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竞赛成为我校青年教师切磋技艺、交流教学的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通过一次次地参加教学竞赛,姚海燕老师沉下心来刻苦钻研教学,多看、多想、多改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线上教学平台、几何画板、数学软件、QQ群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所在的团队获得了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团队三等奖,姚海燕老师获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三次。
常学常得、常讲常新,这让讲台上的她更加游刃有余。从教以来,她先后承担《高等数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等7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常微分方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7本厚重的教案,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尽管备课工作量大,但她仍然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案,用真心、真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是良师,更是同学们的好朋友
对于同学的需求,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姚海燕老师都愿意伸出援手。她总是积极地与同学们交流,并给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实质性的帮助。
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姚海燕老师有着她的方法。“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换位思考,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她表示。
2023年,学校搬迁至新校区时,有的学生物品不宜寄存,她主动和学生沟通,前前后后7次将学生不宜寄存的物品拉回家,年后又一趟趟的运回新校区。
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时,她经常在周末晚上抽时间通过各种方式细心指导学生论文的每个部分,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论文的研究思路和论证方法,提高论文的质量。至今,她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60余篇,其中8篇被推荐为优秀论文,被聘为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为了让学生在“学中赛、赛中学”,形成知识体系的连续性,她鼓励、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学生曾获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奖30多项,她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她眼里,做老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学生有进步有成长,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或许这就是做老师的情怀。
执教12年,姚海燕收获的荣誉不少。但当因为讲课精彩,获得同学们的肯定时,才是她最感动和最开心的时刻。每日衔春泥一二,筑学问之大厦于方寸之间。也许这便是姚海燕的人生理想,她也一直为此奋斗着。